- 欢迎加入官方Discord和Telegram群组!
- 我们正在删除政治内容页面,还您一个干净的H萌娘,净化社区的同时也可以让您认真学习和讨论性知识(?
- 不知道接下来该看什么?可以去查阅本站的优质条目
- 如果您在H萌娘上发现某些内容错误/空缺,请勇于修正/添加!编辑H萌娘其实很容易!(由于遭到破坏,自动确认用户外的编辑现在会先审核 )
- 有任何意见、建议、求助都可以在 讨论版 提出!
地球Online/经验
人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,克服自己的弱点,希望自己能做点事情,能够稍微影响世界。
人生只有900个月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写点见闻。一个人并不是只要能有外向生活就可以满足,TA往往忍不住要自言自语,谈论他所看到、听到和做过的事情。
我们一谈到人生经验的资料,就会发现它们充满矛盾。人们谈论自己经验的话语,多半是毫无次序,毫无联系;不但不连贯,而且很难加以利用。这种矛盾并不能够给予我们任何行为上的指导,因此,它们只会使我们犹疑不决,无所适从。
人类社会心理发展阶段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·弗洛伊德,有一个学生叫艾瑞克·埃里克森。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实践,提出个体必须成功地通过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,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冲突或危机。虽然每个危机不会完全消失,但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,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成功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。倘若无法完成任务则会面临所谓的“发展危机”。
- 信任:0~1岁的婴儿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我信得过你吗”。如果缺乏照料者的身体接触,那么就会缺乏安全感,容易对新环境或陌生人感到焦虑。
- 信心:2~3岁的幼儿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我做得到吗”。如果被过分约束和批评,那么就会感觉自己无力完全控制事情,从而缺乏信心或过度害羞。
- 自主:4~6岁的儿童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我爱做什么”。如果无法找到个人兴趣和想做的事,那么就无法自我价值感,容易退缩与放弃。
- 进步:6~11岁的学龄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我进步了吗”。如果无法接受失败,那么就会产生自卑感。
- 角色:12~18岁的青春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我是怎样的人”“我能做些什么”。如果认不清什么是“面具”,那么就不会接受并欣赏自己。
- 亲密:19~30岁的成年早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爱情”“友情”。如果无法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找到归属感,那么就会产生强烈地孤独感。
- 繁殖:31~60岁的成年中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承诺”“责任”。必须找到足以让自己奉献心力的活动,例如:不论生儿育女、建立事业、研发创作、提携后辈。
- 回望:60岁以后的成年后期,面临的问题是“我是否有遗憾”。如果之前的危机没有解决,那么就会在临终前产生挫折感、绝望感和自卑感。
普遍人性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“普遍语法”的启发下,布朗试图描绘出普遍的人性。他详细地审核了人种学的各种文献档案,希望找到潜藏于所有文化之下的普遍的行为模式。他对那些被人种学家歪曲的奇风异俗持怀疑的态度,也不轻信那些证据薄弱的普遍性观点。布朗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,他根本没有发现各种文化之间的任意性差异,反而可以无比详尽地描述出普遍人性的各项内容。在他的发现中,有些内容几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。
- 言语:重视口才、说闲话、说谎、误解、言语幽默、戏谑、礼节、好客。
- 文章:诗性和修辞性的语言形式、叙事和故事、隐喻、重言迭句、三秒一顿的诗歌。福祸理论;超自然的信仰;对疾病和死亡进行解释。
- 词汇:天、月、季、年、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、身体部位、心理状态、行为倾向、植物、动物、天气、工具、空间、运动、速度、位置、空间维度、物理性质、赠予、借出、有影响的事物和人、数目、专有名称、财产的单词。
- 亲属:父母之别、亲属概念,例如母亲、父亲、儿子、女儿以及年龄顺序。标准的断奶模式和断奶时间;制度化的婚姻;由长辈亲属对儿童进行社会化教育;儿童模仿长辈;区分近亲与远亲,对近亲更为重视;避免母子乱伦;对性话题极其关注。
- 工艺:舞蹈;音乐;戏剧;表演,包括打斗表演。制造并依赖各种工具;用火烹调食物和作其他用途;药物,用于治疗和养生;居所;装饰工艺。
- 等等……(我不想继续列举)
完善自我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乐观和悲观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一个人做任何事,都要有“乐观”和“悲观”的心态。如果你不乐观,你就不会进取;如果你不悲观,你就受不起打击。做人一定要有一点“阿Q精神”,否则经历一次失败,自己就会一直活在阴影中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
每个人都会遭遇挫败,勇者就是在被人折断的地方,变得坚强。如果一个人遭遇挫败的时候,就将挫败的成因推给其他人,不首先问自己或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影响,那么这种人是不能待在团队里的,一定要赶走TA(否则团队会因为这种心态的传播力而崩溃)。
忠诚地面对自己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在社会上,你怎么对别人不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。首先要考虑是,你自己怎么对待自己,否则就是不断欺骗自己,事倍功半。《礼记慎独》指出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”。
举个栗子。我很讨厌有配偶的人,单身有什么不好?首先,问自己是不是也想要一个配偶,而不是为了表示自己不羡慕,而支持单身主义?很多人不敢跟喜欢的人说话,想要解决的却是“怎么跟喜欢的人聊天”,而不去解决“我不敢跟陌生人说话”这个接近本质的问题。
- 自己对什么感到开心,对什么感到伤心。一般来说,我们都会欺骗自己,你根本就不开心,然后你就跟自己说很开心。以“手插米堆”为例:不管是小孩,还是大人,都喜欢玩米,只不过大人不好意思这么玩。因为米堆类似于高密度的流体,会给人的手带来较大的压强,这种压强促进静脉血回流,会让人感到生理上的舒服(有毒的水银也可以有这种效果)。而且米的比热也比其他谷物要大,摸起来会很清凉。
- 自己喜欢什么,讨厌什么。然后思考你喜欢的这个行为,是不是有致命的弱点。
- 致命的喜爱:对成年异性不感兴趣,而喜欢幼女或正太是不是致命的(萝莉控或正太控),可能跟“性”搭上关系就致命了(恋童癖)。喜欢赌钱、赌博,喜欢喝酒、吸烟、吸毒这些也是致命的,不说酒驾醉驾,喝酒喝得多实际上是一种自残来的。特别是吸毒,很容易被搞得家破人亡,而且有什么事可以败家得过“赌博”。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些致命事物,那么你就应该全力避免。你不能骗自己说今天就算了,明天才不做;不可能的,这些只会越做越多的。
- 有害的厌恶:有些人很不喜欢读书,很不喜欢工作,很不喜欢守时,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。如果你不喜欢的事物是你必须要的,那么就要克服不可(难度比不做喜欢的事难),例如:不喜欢搞人际关系、不喜欢做运动。不是必须的就没什么所谓,例如:你不喜欢唱、跳、Rap、篮球,这些不是生活必须的,不喜欢就没必要强求。
在痛苦中前行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你的选择是有代价和时间成本的,人生的目标要么是“安乐”,要么是“积极”。有些劝人进步的观念说出来是很有道理,实际上是模糊的,例如:我要赚很多很多钱,“很多”是什么概念;什么证书都考一个,那时间怎么分配;什么都要学,你有那么时间和精力吗,你这个知识结构记得住吗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中的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”就表达了对学习成本的看法。
- 如果你想要积极的人生,那么你会很痛苦,因为你会经常失败,而且要付出无穷的努力。别人娱乐的时候,你要学习和工作;勉强自己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行为。
- 如果你想要安乐的人生,开心是一天,不开心是一天,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;那么就别嫉妒为什么别人住得比你好,钱比你多。
立志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大多数人是既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一般来说,越短期的事物,个体就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;中期的,有部分知道;最长期和最重要的,反而是不知道的,是乱走的。高达八成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些问题:“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,你的梦想是什么,你将来想做什么”。
因此,有人认为,确立目标和人生意义可以想象“你死后或几年之后,你想别人如何评价你”,如果你希望别人想“祝病魔早日战胜你,你快点死,死了会很开心”,那你就要得罪别人,搞乱你跟别人的人际关系,借钱不还。当然,确立的目标会因为某些原因改变。如果你说“哼,我才不在意别人的评论,不为其他人而活”,那我无话可说。
不管你以什么样的形式确立目标,就是那个人想做成那样,但做的事情完全就是相反的,不知道自己在跟自己作对(自控)。例如:我想考试第一,但是又不认真读书;学英语有好处,但是又不背单词练听力和阅读;明知道明天考试,还去玩;明知道明天时间紧急,还晚睡;明知道喝酒不行,还喝酒;明知道自己很忙,还受到周围气氛的影响浪费时间陪人做无谓的事情。
换句话说,人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模糊的,就算你做不到用80%的时间为你的目的服务,也应该用到20%的时间,但原来不是这样,99%都是相反的。例如:吸烟的人说不应该吸烟,但TA天天都会吸烟;希望自己能够赚大钱,结果天天去赌钱;希望自己能够减肥,结果不做运动。
《礼记·大学》中提到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”。
人际关系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性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这个人好懒,连时间都没有留,没说什么时候填坑,要不各位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!
家庭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对“家”这个话题,我们经常会听到“孝”这个概念。“孝”本质上就是基于“一报还一报”策略,就是别人对你好,你回报给别人的也是好。就一个人原理上,TA可以回去揍TA老爸老妈,但是你问TA应不应该孝顺,TA会说应该。如果父母对TA很坏,那么TA是可以反抗与不接受的,例如:家暴、性侵、虐待、监禁、言语暴力。颜之推《治家》中说了这个问题“父不慈则子不孝;兄不友则弟不恭;夫不义则妇不顺也”。
强调“孝顺”可以增强社会稳定性,如果你孝顺的话,你就不会去作奸犯科,也不会随便发生性关系,因为你担心父母担心你,养儿一百岁, 长忧九十九。然后把这种熟悉的情感投射到陌生的领导者身上,例如:君父臣子、父母官。
- 养育:对父母好绝对不是第一天性,对子女才是第一天性,例如:你看到大头大眼的婴儿就会觉得可爱,最怕听到的声音之一就是婴儿哭。对父母是要疏远的,要独立成家,否则是会乱伦的。
- 孝敬:对父母好采用的是第二天性,就是一报还一报,就算很老了也越来越没有价值了,也要回报过去TA对你的好,否则就太过分了。一般来说,这会靠洗脑式强调“这是你欠父母的”,例如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”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。
- 爱的程度:一般在年轻的时候,对伴侣的爱会比对父母与子女的爱要强烈很多(不顾家)。一般来说,老婆和妈掉水里,是倾向救老婆的;而女友和妈掉水里,肯定救妈(法律问题)。
- 赞扬:我们所歌颂的父母(包括养父养母)往往是采取“长期择偶”的人,很多歌曲会写出“责任”的感觉,如果写出了“无私”的感觉,就是让你记住感恩与珍惜。而那些渣男渣女是不在此列的,生在这种家庭的人是相当不幸的。
- 这世界有一些人会杀老爸老妈
- 久病:父母长期患病,子女非常辛苦,然后子女无奈终止父母的生命。
- 冲突:有一些老人家脾气很怪,很固执,经常跟子女发生矛盾。因为这些人活到八九十岁觉得没什么好怕的,就算是坐牢也活不长了。因此,有一些新闻会指出,子女在与父母争执的过程中,杀死父母。
- 家产:子女为了争夺家产,而害死父母。
工作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一般情况,工作占去人类生活1/3的时间。它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,既为人营造专注、满足的时刻,给人骄傲及归属感,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。直至今日,人们对工作仍旧抱着爱恨交织、充满矛盾的态度,虽然知道工作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,但真正在工作时却又百般无奈。
12000年前,因为尚未出现集约型农业,所以“工作”并不存在。在那之前的数百万年演化史中,男男女女只为自己或亲人的生存而忙碌,并不会替他人工作。对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而言,工作与生活是合为一体的。西方古文明中的希腊、罗马哲学家表达了一般大众对工作的看法:人应竭尽所能地避免工作,无所事事才是崇高的美德。亚里士多德认为,只有不必工作的人才会快乐。罗马哲学家也认为认为靠薪资过活是卑贱的,不值得自由人去做;最理想的情形是,征服或购买一块沃土,再雇用员工去监督负责生产的农奴或契约工。
在罗马帝国时代,大约20%的成年男性无须工作,这群无所事事的人自认生命已达极致。到了共和时代,这项观念才有所改变,增加了若干实质内容,即统治阶级开始自愿从军或从事行政工作,一方面既协助社区,另一方面也拓展个人的潜能。在闲散几个世纪之后,无所事事的阶级就从公共生活退出,让自己纵情于奢华享乐之中。
大约在500年前的欧洲,工作开始产生巨幅改变。200年前又出现一次大跃进,此后持续以飞快的速度转变,直至今日。
- 技术:13世纪之前,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使用人力或畜力,只有水车一类的少数原始机械可减轻负担。此后,各种不同挡速的风车也逐渐出现,取代碾谷、挑水、为炼铁炉扇风等劳役。蒸汽引擎的发展及日后电力的开发,更进一步革新了人类转换能量及生活的方式。各种科技的突破使工作不再被视为牛马即可胜任的纯粹体力劳动,而成为一种技术性及展现天分与创造力的活动。
- 伦理:加尔文时代,当时的人已十分看重“工作伦理”,因此,马克思日后才会颠覆传统的劳动价值观,主张唯有经由生产活动,才能了解人类的潜能。他的立场并未背离亚里士多德“空闲即自由”的主张,只不过19世纪的工作似乎较游手好闲更加多彩多姿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民生富裕期,美国的大部分工作尽管索然无味,但大体上却为民众带来了舒适及安全感。
- 理想:许多人都认为,未来必会出现一个没有工作的新纪元,或者至少那时工作已转变成纯粹白领式的督导事务,一周仅需花费数小时。然而,全球的低薪人口进占劳动力市场,让这理想破碎。即使在民智大开的今天,人力资源受到极大的重视,管理层仍不太重视员工的工作感受。
- 繁忙:工业革命期间,工厂工人必须在不人道的条件下工作,空闲时间十分稀少,所以空闲时间自然成为珍贵的资源。工人认为,只要多拥有一些空闲时间,自己就会快乐一点儿。于是,为了缩短工时,工会一度陷入奋战,最后终告成功,为人类历史增添了一项光荣的成就。不幸的是,闲暇看似快乐的必要条件,实际上却无从保证。因为学习如何有效利用闲暇,远比想象中困难,而且多拥有一些好东西也不见得一定更好。